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 > 藝文活動> 香海文化台語詩集 雲林講堂新書分享

藝文活動

字級

香海文化台語詩集 雲林講堂新書分享

【人間社 張秀寬 雲林報導】 2025-04-17
佛光山雲林講堂4月12日與香海文化,共同舉辦一場極具台灣味的新書分享會,主題「台語詩的分享會」,作者周蘇宗是台語現代詩創作作家暨投資達人,分享《觀音》、《風吹》兩本新書,用道地台語辭彙,以詩韻巧妙地融合佛法,藉詩情來弘揚人間佛教,除了文情並茂外,更具有非凡的意義。70年代布袋戲歌后西卿親臨獻唱成名曲「苦海女神龍」,嘹亮、高亢的歌聲,贏得滿堂喝采。近百位來自雲嘉各地的民眾,感受懷舊的幸福感,享受文化饗宴。

佛光山雲林講堂住持慧得法師表示,講堂都是唱梵唄的,今天因西卿歌后的因緣,第一次播放流行歌曲。為了要呈現多元化的文化饗宴,回饋雲林鄉親,所以透過台語詩、台語歌的分享,以大家熟悉的方式,更貼切的將文化、文學與佛法自然結合,讓佛法生活化。

作者周蘇宗提到,因為佛光山才認識佛法,於是積極行佛,舉凡護持道場、利濟弱勢學童,勤於寫作,用筆耕來弘揚佛法。他以風趣、爽朗又帶磁性嗓音,念出書中詩篇,如〈佛珠〉:「佛珠、佛珠,念出清淨蓮花,步步心頭定,花開會見佛」(台語),正是將普門品用親切的台語詩相融合,令讀者如沐清涼的甘露水般,心生法喜、身心安住。

「發菩提心就是掖種成佛的因緣,佛陀紀念館就是一部替咱掀好勢的佛冊,375米的石板路,成做貫通佛法的成佛大道,沓沓仔行,就會見佛陀。」(台語)。周蘇宗說這篇〈成佛大道〉,是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成佛大道之有形設施,來隱喻佛法中的苦集滅道,目的是要鼓勵讀者只要忍辱精進,用心學佛,條條道路都是通往開悟的成佛大道。

國際佛光會雲林第一督導區督導長張燕合致詞表示,布袋戲在70年代轟動全台,非常歡喜能夠再次聽到西卿歌后,用歌聲讓我們回想到當年難忘盛況。周蘇宗將佛法寫入現代詩中,就如同當年李白、蘇東坡般的文豪風采,值得讚嘆。而雲林講堂更為了宣揚佛法,運用隨順眾生的善巧法門,讓台語歌、台語詩於佛門道場中相遇,在文化的架構下置入法味,是一場殊勝難逢的盛宴。

古坑國中小學老師陳純寅說,台語的詩句非常優美,就像一幅畫般,而兩本詩集又能跟佛法結合,讓佛法變得不深奧、不遙遠了。

聆聽講座的貴賓有文殊寺董事長鄭添丁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區協會區委趙象觀、第二督導區督導長張萬盛、西螺文昌國小、古坑國中小的老師們與會,一同欣賞文藝與歌藝結合的盛宴。
12345678910第1 / 144頁
追蹤我們